——关于建立国防科技工业科研、生产和维修保障三位一体创新管理体制的思考
明确武器装备维修保障的职能,把武器装备维修保障作为与科研、生产同等的工作,实现科研、生产、维修保障无间隙衔接。
习近平总书记对军队提出“能打仗、打胜仗”的要求。作为国家国防力量的重要基础和军队武器装备的重要支撑,国防科技工业应当建立和增加新的职能——维修保障管理职能。
对构建国防科技工业维修保障管理职能的认识
市场经济条件下,军工企业担负保军和转民双重任务,国防科技工业管理内涵和管理体系主要还是针对科研和生产、围绕武器装备科研和生产两项任务展开。近年演练较多,军队与军工企业在武器装备维修保障环节上,遇到了协作配合的问题,尤其在应急时间、应急准备和应急效果等方面距离实战要求存在很大差距,缺乏周密的维修保障应急预案和维修抢修专业队伍。究竟怎样指导协调管理,怎样与部队做好衔接服务,怎样适应部队演练需要、作战需要的问题凸显出来,需要尽快建立和完善维修保障管理职能,建立维修保障专业化队伍,在实践中,虽然有的军工企业与军方因连续不断演练,已经临时抽调有关技术人员组建了形式多样、不同模式的维修保障服务小组、班队等机构,但是,专业化、常态化和配套化维修保障体制机制并没有建立,无论从政府管理部门的职能角度、还是从借鉴消化外军武器装备维修保障动员体制与保障技术手段角度,以及准备打仗的实战角度等方面来考虑,尽快建立和完善“科研——生产——维修保障”三位一体的创新管理职能和体制,成为当务之急。
具体建议
体制上有保证。明确武器装备维修保障的职能,把武器装备维修保障作为与科研、生产同等的工作,实现科研、生产、维修保障无间隙衔接,确保三者三位一体的有机性、配套性和完整性。制定和出台相关指导性政策,积极与军方进行沟通与联系,并选择不同行业或集团的企业,建立反应迅速、服务到位和保障有力的维修、抢修应急专业队伍,协调组织进行军工企业协同演练,开展试点。
规划中要明确。要把武器装备平战维修保障服务职能纳入国防科技工业投资规划建设项目之中统一规划、统一监管。武器装备交付军方后,在维修保障上军队和军工都有各自的任务。部队做的是日常保养维护和一般性修理工作,大强度的演练和准备作战,迫切要求军工企业维修队伍随军维修和抢修。这项紧迫的工作应当引起高度重视,从管理体制、管理职能和与军队的维护保养日常管理分工上研究分工协作,建立有效的机制,适应演练和实战需求。加强顶层规划和设计,行使政府职能进行投资规划建设,强化这项工作实施和运行,形成军民协同的装备维修保障服务机制。
措施上要得力。指导相关军工企业迅速建立武器装备“四S”平战结合应急保障机制。2010年10月颁发的《武器装备质量管理条例》中要求建立健全售(修)后服务保障机制,组织培训维修技术骨干,提供技术支持。为此,建立武器装备维修保障机制,要建立配件型号、模块种类、材料数量、方位体积等数据库基础;建立完善装备交付后质量性能及可靠性的跟踪保密制度、易损件的仓储体制、技术分析会诊制度和远程维修技术运行机制。
维修保障管理职能的要旨,是军队与军工在维修保障的功能上实现无缝衔接。武器装备科技含量逐步提高,对操作要求、日常养护、维修抢修的客观要求也相应提高。因此,要在武器装备的售(修)后服务保障方面,做出使用说明、养护指导、技术培训、演练维修、战时抢修等规范化操作要求,指导军工企业建立快捷方便的维修工具“药箱”、综合性维修抢修装备总成和应急保障机制,切实为部队演练和实战提供服务保障。